淮 河 概 况
概述
淮河流域位于中国中部,介于长江、黄河之间,流域地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及湖北5省,流域面积27万km2。由于历史上黄河曾夺淮入海,现在淮河分为淮河水系及沂沭泗水系,废黄河以南为淮河水系,以北为沂沭泗水系。整个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1亿m3,其中淮河水系453亿m3,沂沭泗水系168亿m3。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全长1000km,总落差196m,平均比降0.2‰。
水系组成
淮河水系 淮河干流自西向东,经河南省南部、安徽省中部,在江苏省中部注入洪泽湖,经洪泽湖调蓄后,主流经入江水道至扬州三江营注入长江。河源至洪河口为上游,长360km,落差174m,流域面积3万多km2;洪河口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km,落差16m,流域面积13万多km2;中渡至三江营为下游,长150km,落差6m,流域面积3万km2。
淮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万km2的一级支流有4条,大于2000km2的一级支流有16条,大于1000km2的一级支流有21条。右岸较大支流有史灌河、淠河、东淝河、池河等;左岸较大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漴潼河、新汴河等。
在淮河流域水系中有许多湖泊,其水面总面积约7000km2,总蓄水能力280亿m3,其中兴利蓄水量60亿m3,较大的湖泊有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等。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中最大的湖泊,它承转淮河上中游约16万km2的来水,在12.5m水位时,水面面积2069km2、蓄水量31亿m3,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现在是一个集调节淮河洪水,供给农田灌溉、航运、工业和生活用水于一体,并结合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湖泊。设计洪水位16.0m,校核洪水位17.0m,校核洪水位时相应容量为135亿m3。
入江入海水道:①入江水道,该水道自三河闸起经金沟改道至高邮湖、邵伯湖,再由运盐河、金湾、太平、凤凰、新河汇入芒稻河、廖家沟达夹江,至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58km,设计行洪流量12000m3/s。②里运河,该河是由历史上的邗沟演变而来,经近40多年的多次整治,已成为一条综合利用的河道。它既可分泄淮河洪水,又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和南水北调东线的干渠。从杨庄起至江都止,里运河全长159km。两岸均筑有大堤,其西堤即入江水道的东堤,有防御淮河洪水,保障里下河地区安全的任务。③苏北灌溉总渠是利用洪泽湖水源,发展废黄河以南苏北地区灌溉的输水干渠,也是淮河洪水入海的一条人工开挖河道,西从洪泽湖口高良涧闸起,东至扁担港入海止,全长168km。设计行洪能力800m3/s,实际动用时,超过了这一标准。1954年大水,总渠分泄了淮河洪水1020m3/s入海。
沂沭泗水系 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均发源于沂蒙山区,流经鲁、苏两省,总面积近8万km2。
沂河:沂河经山东省的沂源、沂水、沂南、临沂、郯城和江苏省的邳县、新沂等县市后入骆马湖,全长574km。骆马湖以上流域面积11600km2。主要支流有东汶河、蒙河、孝河、涑河、柳青河、白马河等。现在的沂河干流的安全行洪能力:临沂站为12000m3/s,李庄站为7000m3/s,华沂站为6000m3/s。
沭河:沭河经山东省的沂水、莒县、莒南、临沂、临沭、郯城和江苏省的新沂、沭阳等县、市后汇入新沂河。沭河距沂河约20km,两河平行南下。沭河南流至临沭县大官庄时分为两支,南支为老沭河(亦称总沭河),东支新沭河。沭河较大的支流有袁公河、鹤河、浔河、高榆河、柳青河和汤河等。沭河总流域面积5970km2(其中大官庄以上4519km2),干流长300km。
泗河:泗河是南四湖湖东地区最大的一条山洪道,发源于山东省新泰市的太平顶山西侧,流经新泰、泗水、曲阜、兖州、邹县、济宁和微山等县市,于济宁市郊入南阳湖,河长159km,流域面积2366km2。河口的行洪能力约3600m3/s。
南四湖 位于济宁以南、徐州以北,由南阳、昭阳、独山、微山等4个湖泊组成,故称南四湖。湖区南北长125km,东西宽6—25km,湖面面积1266km2,最大防洪库容54亿m3。1958年在南四湖湖腰建成二级坝枢纽工程,将南四湖分为上下两级。上级湖面积602km2,下级湖666km2。上级湖洪水位36.5m时,相应容量23.10亿m3;下级湖36.0m时,容量30.78亿m3。汇入南四湖的河道有53条。南四湖的水从韩庄运河、伊家河、不牢河、老运河等河进入中运河。
骆马湖 位于江苏省宿迁、新沂两市的沂河与中运河交汇处,集水面积5.12万km2。入湖水系有沂河、南四湖、韩庄运河及中运河等。设计洪水位25.0m时,相应蓄水量15.85亿m3;校核洪水位26.0m时,相应蓄水量19亿m3。
入海水道 ①新沂河是一条人工开挖的入海河道。自老沂河华沂开始,过骆马湖,切开嶂山岭,向东会合老沭河,至灌河口入海。其中嶂山以下至入海口长146km,最大行洪流量7000m3/s。②新沭河是一条人工开挖的入海河道。从山东省大官庄经大兴镇、石梁河水库、欢墩、沙河、小东关至临洪河口入海。河道全长80km。目前排洪能力为4000m3/s。沂、沭河之间有分沂入沭通道,分沂河洪水入沭河。③分淮入沂水道是一条人工开挖河道,南起二河闸,经淮阴闸、沭阳闸至新沂河,全长97.6km,可相机将淮河洪水分入新沂河,设计流量3000m3/s,校核流量4000m3/s。
流域特征
地貌及历史变迁 淮河流域位于东经111°55′—120°45′,北纬31°—36°。东临黄海,西、南及东北部分别为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和沂蒙山等环绕,山海之间为广阔的平原。山丘区面积约占流域面积的1/3,平原面积约占2/3。淮河流域东西长约700km,南北平均宽约400km,西北部高,东南部低,海拔在500—1000m之间,豫西石人山最高为2153m。淮河流域上游两岸山丘起伏,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中游地势平缓,多湖泊洼地;下游地势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渠道纵横。
历史上的淮河是一条从云梯关独流入海的河流,河道宽阔,水流通畅。沂、沭、泗河都是淮河的下游支流。受黄河侵淮夺淮的影响,现在的流域面积比当时要大。原来在开封西北入黄河的济水改流入泗水,使部分济水流域成为淮河流域;黄河夺淮后,下游三角洲向东延伸了约50km;淮河故道淤塞后,迫使淮河从现在的入江水道入长江,使部分长江流域面积变成淮河流域的面积。
由于黄河“善淤、善决、善徙”,不仅多次从北岸决口,淤积海河平原,河道向东北迁徙,而且也多次从南岸决口,淤积淮河平原,河道向东南迁徙,夺淮河入黄海。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河南省汲县和滑县之间人为决堤,造成黄河改道,大部分黄水从泗水分流入淮;至1194年黄河完成了又一次大迁徙,黄水全部夺淮入黄海,直至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县境内向北决口,经山东利津入渤海。在1194—1855年的黄河夺淮期间,黄河也多次从南岸决口黄水从淮河北岸支流涡河、颍河入淮河干流,直到明清才形成较稳定的河道。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当局为阻止日军西进,在郑州附近的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堤,黄河主流自颍河入淮,直到1947年花园口堵复止,黄河又泛滥达9年之久,淮河北岸支流又一次普遍遭到破坏。
受黄河长期侵淮夺淮的影响,地形和水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古济河、钜野泽和梁山泊已消失;河床普遍淤高,且留下了废黄河河床;形成新的湖泊如洪泽湖、南四湖和骆马湖。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淮河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或水无出路,造成了“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局面。中游的水下不来,下游的水又流不出,是一条难治之河。
气候、水文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闷热多雨,冷暖和旱涝转变急剧。年平均气温在11—16℃,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最高月平均气温25℃左右,出现在7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出现在1月份;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0℃。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11mm,总的趋势是南部大、北部小、山区大、平原小、沿海大、内陆小。淮南大别山区淠河上游年降雨量最大,可达1500mm以上,而西北部与黄河相邻地区则不到650mm。东北部沂蒙山区虽处于本流域最北处,由于地形及邻海缘故,年降雨量可达850—900mm。流域内5月15日—9月30日为汛期,平均降雨量达578mm,占全部年降雨量的63%。降雨量年际变化大,1954、1956年分别为1185mm和1181mm,1966、1978年仅578mm和600mm。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约231mm,其中淮河水系为238mm,沂沭泗水系为215mm。径流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淮河干流各控制站汛期实测来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沂沭泗水系各支流汛期水量所占比重更大,约为全年的70%—80%。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集中在汛期6—9月,6月主要发生淮南山区;7月全流域均可发生;8月则较多地出现在西部伏牛山区、东北部沂蒙山区,同时受台风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常出现台风暴雨。9月份流域内暴雨减少。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淮河南部进入梅雨季节,梅雨期一般为15—20d,长的可达一个半月。
淮河干流的含沙量自上游往下游逐渐减少,上游息县站为0.88kg/m3;王家坝站为0.63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707万t);中游正阳关(鲁台子)站为0.54kg/m3(1277万t);蚌埠站为0.42kg/m3(1217万t);下游中渡站为0.23kg/m3(767万t),支流中沙颍河年输沙量最大,淠河最小。
水资源 淮河流域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621亿m3,浅层地下水资源为374亿m3,扣除两者相互补给的重复部分,水资源总量为854亿m3,人均占有量为450m3。目前,淮河流域各项水源工程的年供水能力约450亿m3。淮河流域地表水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南部大、北部小,同纬度地区山区大、平原小,平原地区则是沿海大、内陆小。
淮河流域全流域水能蕴藏量151万kW,可开发的装机约90万kW,目前已开发近30万kW。主要分布在上游各支流,由于集水面积有限,径流小,电站装机容量大都在1万kW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