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淮河战役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沦陷,华中方面日寇在疯狂屠杀之后以四个师团渡江沿津浦路北向推进,华北方面日寇亦以一部沿津浦路南进,意图打通津浦路贯穿南北战场。南路日军除四个师团主力之外,并附重炮兵一个联队,战车二十余辆,装甲车六十余辆。此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上将在徐州指挥布防,争取内线两面迎敌。李上将以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中将统一指挥津浦路南段作战,意图凭恃淮河天险阻击日军,固守淮北。
   第十一集团军系李宗仁上将的桂军嫡系,一九三八年仅有第三十一军抵达苏北。是李长官手边唯一的亲信部队。第三十一军辖三师六旅,未经重创,战力强大,原布防于苏北明光、定远一线。一九三八年一月日军北进使明光成为主战场,李长官马上电令第五十一军余学忠部全军南调临淮关以接替第三十一军蚌埠防务。让第三十一军撤离正面以免受创。
   第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将军系东北军宿将,于上将自武卫左军随营学堂卒业,早年在十四省联军官拜军长,为直军的后起之秀,直军作战失利后于将军被奉军俘虏。张雨帅大喜过望,召见余将军压惊,并称:“你在吴子玉那里是军长,我也让你当军长。”旋发表为直鲁军第十五军军长,为东北军中著名佳话。雨帅慧眼视英雄,于上将在雨帅殉国之后果然成为少帅的得力助手,治军作战为东北群将之最。自一九三○年之后历任东北边防军第一军军长、平津卫戍司令、剿赤军北路集团军〔张学良〕第一军团总指挥。一九三二年八月出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兼北平分会委员。一九三三年一月任北平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五十一军军长,一九三三年六月兼任天津市市长。掌领华北军政大权。一九三五年四月任官陆军二级上将。旋调任川陕边区剿匪总部副总司令,西北剿匪第二路军总指挥〔辖第六纵队王以哲、第七纵队董英斌、第八纵队〕,兼第八纵队司令官。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出掌甘肃省政,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并获选为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一九三七年四月升任江苏绥靖主任。抗战军兴,于上将调任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一军军长。
   在五十一军抵达蚌埠之后,原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被扣押,中央发表于学忠将军升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第三集团军为西北军,与于上将的东北军系出两源。于上将升任总司令之后不可能空手赴任,但李宗仁上将以蚌埠方面军情紧急,命令于上将需兼顾蚌埠防务。于军长只好率第五十一军军部与第一一三师赶往砀山,第一一四师则留在蚌埠布防,并归第三十一军指挥。
   国军津浦路南段作战序列如下: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  陆军一级上将 李宗仁
    副司令长官 陆军中将   李品仙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陆军中将 李品仙
    第三十一军
    军长 刘士毅 中将
    第一三一师 师长 覃连芳 少将
    第一三五师 师长 苏祖馨 少将
    第一三八师 师长 莫德宏 少将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 陆军二级上将 于学忠
    第五十一军
    军长 于学忠 上将〔兼〕
    第一一三师 师长 周光烈 少将
    第三三七旅 旅长 窦光殿 少将
    第六七三团 团长 梁忠武 上校
    第六七四团 团长 张儒彬 上校
   第三三九旅
    第六七七团 团长 张炳南 上校
    第六七八团 团长 李玉唐 上校
    第一一四师 师长 牟中珩 少将
    第三四○旅 旅长 扈先梅 少将
    第三四二旅 旅长 李步青 少将
    第五十九军
    军长 张自忠 中将
    第三十八师 师长 黄维纲 少将
    第一八○师 师长 刘振三 少将
    第七军
    军长 周祖晃 中将
    第一七○师 师长 徐启明 少将
    第一七一师 师长 杨俊昌 少将
    第一七二师 师长 程树芬 少将
    直属部队
   铁甲列车总队第八中队
   安徽省保安第二团
   炮兵第六团
                                               第一节 第五十一军临危受命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指出第三十一军在明光阻击日军颇有功绩,其实该军表现甚差。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九日,第三十一军军长刘士毅中将命令第一一四师以一个旅配置在小溪河、明光一带,牟中珩师长即以第三四○旅主力进占小溪河,以一个加强营守备明光。此时日军的第九师团正由滁县北窜。刘士毅军长一发现日军向明光窜犯,马上率第三十一军主力向定远山区转移,让开正面。日军前锋迅速窜到明光,第三四○旅骤失友军掩护,只好退回淮河北岸。该旅位在明光断后的戚天福连奋勇抵抗,全连牺牲牵制日军,第三四○旅才得以安全渡江。一月三十日日军突破池河镇。
   一九三八年一月三十一日第三四○旅渡江完毕,据守淮河北岸。二月一日,日军前锋一个联队窜至临淮关,与第三四○旅第六八○团展开炮战。日军试图强渡淮河,被第六八○团击退。二月二日日军试图正面强渡淮河,第六八○团沉稳迎战,扫射河面日船,日军伤亡惨重,退回南岸。
   在第三十一军撤退后,李宗仁长官急饬于学忠上将率部移驻淮河左岸以填补第三十一军撤退后造成的缺口。于总司令此时正率第一一三师开往砀山,奉到战区命令之后马上折返淮河战线。二月一日,日军攻陷蚌埠、凤阳。淮河以南国军渡河并炸毁淮河铁桥。日军前锋意图在临淮关渡河,第一一四师第三四二旅奋起抵抗将日军逐退。
   二月一日,李宗仁司令长官为确保淮北,巩固淮西,并收复怀远,利用淮河天险阻击日军,电令于总司令统一指挥淮河左岸第一线部队,构建淮河防线。此时在左岸部队为第五十一军全部〔第一一三师及第一一四师〕、安徽省保安第八团与铁甲列车总队第八中队。
   淮河水深流急,素为天险。区域内河川纵横,运动不易。但一九三八年春天旱水浅,淮河反而多处可以徒涉。除涡河之外均不构成运动上的大障碍。国军战史称:“交通有津浦铁路,宿蒙、宿怀、宿临、蚌怀诸公路及其它乡村牛车道,因地形平坦,破坏困难,修复及绕道容易。”
   二月四日于总司令率第一一三师以汽车运输赶到淮河战线,马上投入战斗,并全歼虚渡河的一股日军三百余人。于总司令抵达淮河战线后布置了一道传统的一线式阵地,沿淮河左岸一字展开第一一三师第三三九旅、第三三七旅、第一一四师第三四○旅、第三四二旅。防御布署如下:
    淮河左岸防御计划要旨〔一九三八年二月五日〕
   一、第一一三师第三三九旅附〔师直属〕骑兵第一连〔欠一班〕,工兵第一连〔欠一排〕在龟山头、小街亘西赵家〔不含〕之线占领阵地。炮兵第一营〔欠一连〕在苏集占领阵地。重点置于右后齐郢、魏郢附近,相机进占怀远县城。并在朱家岗亘徐大岗〔不含〕一线占领支援阵地。
   第三三七旅附工兵一连〔欠一排〕在西赵家、小蚌埠、西门渡〔不含〕之线占领阵地。炮兵第二连在太平岗占领阵地。
   重点置于铁路西侧梅桥、曹台子、冯咀子地区。并在徐大岗亘太山庙之线占领支援阵地。
   师部与直属部队位置于曹老集附近。
   保安第二团在沙沟集附近集结待命。
   二、第一一四师第三四○旅附骑兵一排在黄家咀〔不含〕、临淮关、毛滩集之线占领阵地,重点置于西营子、年家庙一带。并以一部对新集,姚官集等处警戒。
   第三四二旅在西门渡、沫河口、黄家咀一线占领阵地,重点置于王庄、吴家湖一带。两旅并在民陈家、路家庙、郭家、沫河口之线构筑东向侧面阵地。
   军炮兵营〔欠第二连〕由该师直接指挥,在大庄口、孙家塘附近占领阵地。
   三、军部及直属部队在固镇。
   二月五日,于学忠上将依怀远、蚌埠各方情报判定日军正作威力搜索以为强渡淮河、涡河之准备。并查知当面之敌为日军第九师团与铃木旅团。第五战区此时调动第五十九军由徐州铁道输送增援,但缓不济急,第五十一军注定要在淮河战线孤军奋战。
                                                  第二节 小蚌埠战斗
   二月五日日军第九师团完全占领蚌埠、怀远之后,即集中炮兵向国军淮河防线猛烈轰击,并屡次以木排、民船尝试渡河。第九师团主力屯驻怀远,据国军战史称:“据报怀远方面连日敌载重汽车数十辆满载,军运频繁,往返于蚌埠、怀远间。装甲车、战车亦不时在公路上往返。涡河芦苇已被敌焚烧无余,沿河船只亦被搜集殆尽。怀远东门外涂山、荆山为敌炮兵阵地。进驻怀远之敌为第九师团及铃木旅团……蚌埠方面有步骑联合之敌七百名,驮马百余匹,六日由凤阳进入蚌埠,蚌埠机场时有敌机降落。连日小蚌埠、司空台阵地上空敌机侦察投弹……”
   二月八日拂晓,第九师团向蚌埠运动,指向第一一三师。上午九时三十分日军开始向第三三九旅防地龟山头、小街展开炮击。十一时日机侦察淮河战线,随后以二十四架轰炸机猛烈轰炸第三三七旅小蚌埠阵地。下午五时,日军炮兵集中全力炮轰小蚌埠,澈夜不停。同时以两个中队渡河。守军第一一三师第三三七旅第六七三团奋起抵抗,将该股日军逐退。晚上八时日军一个大队利用民船、汽艇、木筏等强行渡河,第六七三团团长梁忠武上校已命该团第三营增援,第三营在炮轰下沉着观察日军,乘日军半渡时猛烈扫射,日军大败,在河中沉溺甚众。少数登岸日兵均被歼灭。
   第一一三师师长周光烈将军得报,即投入师预备队第六七四团两个营到小蚌埠侧面,并令炮一连推进到太平岗,直接增援。夜二十一时,日军开来装甲车、战车四十余辆横列在淮河右侧大堤上,车灯全开为渡河部照明,随即发扬所有火力掩护一个大队七百余人强行渡河。第六七三团小蚌埠阵地在日军澈夜炮轰下已经支离破碎,无法抵挡,被日军以优势兵力突破,守军一个营后退。小蚌埠阵地被日军占领大半。
   此时周光烈师长电话叫通第三三七旅窦光殿旅长,严令恢复阵地。“纵全部牺牲亦在所不惜!”
   窦旅长奉到命令后亲率旅部官兵到吴台子前线督令第六七三团反攻,并抽调第六七四团一个营推进到苏台子策应。第六七三团梁忠武团长集中两营兵力全力反攻,梁团长并身先士卒亲自冲杀,日军在夜间被第六七三团逆袭,阵脚大乱。九日午夜一时第六七三团克复小蚌埠阵地,将该股日军大部歼灭。残余日军退回河右岸。
   九日拂晓,日军继续以重炮与轰炸机二十余架轰击小蚌埠,周光烈师长饬第三三九旅将阵地延伸到山阳寺,抽出第三三七旅的第六七四团接防小蚌埠。九日傍晚日军再度强渡,复遭击退。
   是日,于学忠上将亲至前线视察。苏联顾问与美国记者也到前线采访。
   十日拂晓,日军继续炮轰小蚌埠。国军战史记载:“阵地及附近房屋俱成焦土,守军工事随修随毁。”第三三七旅旅旅长窦光殿将军在最后关头亲率部队白刃冲杀,将登陆之敌四百余人尽数消灭,被击毙于河中亦约三百余人,但第三三七旅也伤亡惨重。十日上午十时,日军一千余人强行登岸,占领小蚌埠。第三三七旅退守苏台子。上午十一时日军猛扑第六七三团,第六七三团孙文彬营死守阵地,与日军肉搏冲杀四次,全营牺牲殆尽,孙营长身受重伤。梁忠武团长亲率全团反扑,才将日军击退。
   周光烈师长在日军攻占小蚌埠桥头阵地之后,急忙调整布署包围小蚌埠日军。因第三三七旅伤亡过重,周师长调用第三三九旅一部为反攻小蚌埠主力。第三三九旅第六七八团团长李玉唐上校率该团第三营及第六七七团第三营向山阳寺以东急进,师炮兵营一个连也变换阵地提供反攻部队火力支持。窦光殿旅长则将第三三七旅残部合并为第六七四团,由张儒彬团长指挥配合反攻。日军占领小蚌埠之后马上构筑碉堡式阵地,并集中了一个联队〔两千余人〕。小蚌埠位于平地,地势开阔,日军碉堡射界良好。
   十日下午一时反攻部队就位。第三三九旅两个营与第三三七旅残部在光天化日下穿过没有掩蔽的开阔地向小蚌埠攻击前进。日军以猛烈火力扫射轰炸开阔地中的国军,国军伤亡惨重。但窦光殿旅长与李玉唐团长仍坚持推进。下午五时,在惨烈牺牲之后第三三九旅两个营逼近小蚌埠,李玉唐团长下令攻坚。国军奋勇冲入日军的碉堡群与日寇惨烈肉搏。第六七八团第八连连长王歧上尉,第九连连长王文庆上尉身士卒攀登日军碉堡,壮烈殉职。第六七七团第九连连长徐斾钧上尉在肉搏战中重伤。第三三九旅两个营伤亡惨重,但李玉堂团长依然不肯撤退,肉搏战长达三个小时。
   周光烈师长见战况紧急,马上投入第三三九旅第六七七团第一营,并以第六七七团张炳南团长接替指挥主持夜战。张炳南团长赶到战场之后严密布署,以师炮兵的七十五毫米山炮轰击碉堡掩护步兵继续进攻。同时第三三七旅窦光殿旅长亲到苏台子指挥,士气大振。第三三七旅第六七四团团长张儒彬上校身先士卒,亲率全旅残部一举突入小蚌埠城区与敌巷战,第六七四团第三营常营长身负重伤。第三三七旅突入小蚌埠后,第六七七团张炳南团长也率第三三九旅援军三个营在炮兵掩护下突入小蚌埠日军主阵地文昌宫。
   国军突入小蚌埠之后与敌展开激烈巷战,张儒彬团长率部迅速通过街市攻占河堤,切断日军退路。日军大乱。第六七七团也向河堤延展,日军拼死逆袭第六七七团第一营以保护河堤,第一营第一连连长马德贤上尉在肉搏中重伤,第二连连长王奎峰上尉壮烈殉职。日军伤亡亦重。夜十时日军残部退出小蚌埠,全联队渡河窜回淮河右岸。小蚌埠光复。
   十一日拂晓,日军再度以猛烈炮火轰击小蚌埠,并投入生力军再度强渡。国军守军经澈夜激战,疲乏至极,但驻守河堤的张儒彬团长仍率部奋勇迎敌。日军五度冲上河堤,又五度被国军逐下河堤。上午九时,张团长身负重伤,守堤部队伤亡殆尽,河堤被突破。十时,第六七四团退回苏台子。但日军只突破河堤一点,小蚌埠东西两侧的河堤阵地仍在第六七七团及第六七三团控置之下,日军登陆后两面侧翼均被威胁,不敢冒进。
                                                    第三节 临淮关战斗
   第一一四师当面在战役初期较为平静。因为日军第九师团将主力投入小蚌埠战场,仅以一个中队在马城铺试渡,被守军击退。八日,第一一四师第三四二旅发现临淮关以西之黄家咀对岸有日军约两个大队活动,当以师山炮猛轰,敌不支退走。九日牟中珩师长以第三四二旅第六八三团推进到八达集,策应小蚌埠战斗。
   二月十日午夜一时,日军在右岸霸王城集中一五○毫米重榴弹炮三十余门突然向临淮关北岸第六八○团新庄阵地阵烈轰击,日军步兵随即抢渡,被第六八○团击退。日军在强渡失败后继续炮轰临淮关北岸阵地,凌晨日机五架协同轰炸,第九师团在右岸施放烟幕,掩护步兵一个联队敌前强渡。第六八○团第二营一个连伤亡殆尽,被日军突破。沿堤的通信设施复被日军炸坏,所以第六八○团无法及时援救。七时,日军占领桥头阵地。
   因为国军系一线式防御,没有弹性可言。所以牟中珩师长没有选择,必需集中主力将日军登岸部队歼灭,填补缺口。所以牟师长将所有可抽调的部队调往新庄方向。包括第六八三团全部,第六八四团第一营。第三四○旅旅长扈先梅将军亲驻高庄前线督战,指挥大军反攻。第三四二旅李步青旅长也亲自督战,将防区内被日军攻占的据点夺回,稳固阵线。
   十日十时四十分,第六八○团第二营与新庄日军接战,该营反复冲杀,与敌激战。扈旅长急以第六七九团第一营、第三营与第六八○团第三营并力向高庄推进。中午国军收复高庄。扈旅长获报即命全军攻击前进,乘胜追击。下午四时,国军推进到日军桥头阵地前。扈旅长以第六七九团两个营正面强攻,第六八○团第一营与第六八三团第二营攻击日军左侧,第六八○团第二营、第三营及第六七九团第二营迂回到日军右侧背。日军利用村落中的房舍、土墙及水塘顽强抵抗,并以炮兵掩护。但扈旅已贴近日军,而且构成包围之势。攻击发起后半个小时,日军左翼曹家墙阵地失守。六时,正面强攻的第六七九团攻占郭府窑。夜七时,日军主阵地梅园子被攻占。扈旅攻击顺利,继续向晏公庙对岸渡口攻击前进。十一日凌晨,正面部队第六七九团攻占后坡子。日军残部退守前坡子作最后抵抗。第六七九团第一营营长王建忠少校在肉搏中壮烈成仁。夜四时,日军由晏公庙强渡步兵七百余人支援。扈旅长见天将破晓,下令全线猛攻。但为时已晚。日出后日军立刻以九架飞机临空轰炸,对岸炮兵并再度狂轰。
   国军战史描述道:“是时官兵不眼不食达两昼夜,与敌肉搏多在十次以上,士兵伤亡二千余员,官长伤亡七十余员。致各部队掌握困难。加以夜间反复白刃冲锋,遂成混战状态。”牟师长见克复渡口无望,官兵伤亡惨重,只好放弃攻势,撤回部队整顿。但日军以新渡河的生力军投入战场,在炮兵延伸射击之下逆袭,使后撤部队伤亡甚重。第六八四团第二连留后掩护,全连牺牲。下午三时,第一一四师全线后撤,退往沫河口。临淮关失守。
                                      第四节 第五十九军的进援与日军退出淮河左岸
   二月十日,李宗仁长官命令在徐州的第五十九军归于总司令指挥,协助规复怀远。第五十九军张自忠军长立即率部南下。十一日,第五十九军全军接近固镇。此时临淮关失守,淮河战线支离破碎。于总司令见援军抵达,决定以第五十九军守固镇,掩护前线部队撤下整补,再图反攻。十一日午夜零时,第五十一军全线后撤。
   在第五十一军撤退之后,李品仙副长官审度战局。此时先期放弃淮河正面的第三十一军正好位在日军侧翼,并在日军过兵后占领了淮河以南的新城口、考城。第五十九军与第五十一军在固镇集结,而援军第六军团与第七军团均赶往淮河防线。李品仙副长官相准这个有利态势,决心再以第五十九军与第五十一军于固镇正面拒止日军,待援军赶到之后争取包围日军。
   于总司令接获命令后,即令第五十九军在固镇占领阵地,以拒止北进日军。十一日夜十一时,张自忠军长以第三十八师及第一八○师于固镇南方并列展开,布置单线阵地。
   十二日九时四十分,中国空军十二架战机轰炸临淮关、蚌埠车站,淮河中船只及岸上密集部队,日军损失颇大,津浦路两个车站被炸毁起火,并摧毁铁道叉道。十三日,空军再以四架战机轰炸蚌埠车站。十七日,空军以战机三架再炸蚌埠车站,炸毁车站路轨材料间,并炸沉淮河中日军船舶。
   十三日,张自忠军长判断日军似乎将主力抽调回援定远,所以命令各师各组一个加强团扫荡淮河左岸。
   第三十八师派出第二二四团〔附第二二三团一营〕向怀远威力搜索,破坏了怀远城北小街的三座日军浮桥,并向原第一一三师第三三七旅防地突进。十八日夜九时,该团占领朱家岗,并向龟山头延展。十九日,日军反攻小街。第二二四团第三营反复争夺,连长吴锡巧上尉壮烈殉职,该团乃占领朱家岗与日军对峙。
   第一八○师派出第六七八团出击。十五日该团攻占新桥车站,歼敌百余。随即进逼小蚌埠。十八日夜,第六七八团第二营第二连〔加强连二百员〕夜袭小蚌埠,与日军守军一个中队激烈巷战,日军暗夜遇袭,惊恐万状,连忙撤退。第二连将小蚌埠据点尽情破坏后撤退。十九日下午二时,日军以五架飞机侦查小蚌埠,炮兵并试探轰袭,但对岸之敌始终未动。小蚌埠呈现中空状态,直到国军全线撤退,日军仍不敢进犯。
   第五十九军在淮河左岸游袭顺利,证明日军大部已退回淮河右岸。但此时鲁南方面战况紧张。二十日,第五战区电令第五十九军进援临沂,第五十九军马上出发。防地仍由第五十一军驻防,基本维持了淮河左岸防线。
                                        第五节 第七军与第三十一军的敌后突进
   第三十一军为保全实力,在日军进逼淮河防线时连连撤退。李宗仁长官为维持嫡系部队,也不予指责,反而在战报上为第三十一军大作文章。在日军全力进攻淮河防线时,第三十一军的位置正好在淮南日军侧翼!第三十一军有三师六旅,战力完整,大可一战,但是刘士毅军长仍持谨慎态度,仅在淮南占领一些空城报功。但第五战区对第三十一军战报均予美化,竟称“淮南日军已被第三十一军围攻于上窑、刘府、考城地区。”李品仙副长官虽知详情,但是对自己桂军战力深具信心。于是李副长官报准长官部,决心自合肥抽调第七军向定远挺进,以第三十一军及第七军并力出击敌后,争取围歼日军第九师团的机会。
   二月十六日,李副长官寄以厚望的第七军抵达定远近郊。此时日军主力向鲁南推进,淮河两岸日军活动锐减,第五十九军游袭顺利,第五十一军已整补三日,若第七军与第三十一军能努力出击,截断日军后路,李副长官可将一部日军歼灭于淮河岸边!
   第七军军长周祖晃将军深知这次作战的重要性。十六日周军长下令第一七一师与第一七二师两路夹击桑家涧,以掠取定远,威胁日军后方。第一七二师推进到老人仓后以一个连向桑家涧威力搜索,马上攻占该地。日军旋以两个中队配合战车十余辆逆袭,夺占桑家涧。十八日拂晓,第一七二师开始围攻桑家涧。虽然一度冲入街内,但为日军战车阻挡,攻袭并无进展。
   第一七一师则以第一○二一团夜袭定远,该团夜袭途中与日军遭遇,未经激战即退回原地。十九日下午日军反攻老人仓,第一七一师略战即退。国军战史称该师为避免与敌作真面目战斗,以一部在孔塘附近坚视敌人,主力复撤至谭家巷附近。
   十八日,周祖晃军长听说日军已退回淮河右岸,于是决定改用“游击战法”。李长官以两个军击破日军后方的构想澈底破产。第七军全军在战斗中伤亡官兵一百二十九员,失踪十三员。
                                                     第六节 评论
   在长达一周的反复争夺中,第五十一军的防线始终是沿淮河一线展开的单线配置,防线若被撕开一个缺口就会全线崩溃。所以军、师、旅长往往亲身督战,务始整条防线金瓯无阙,这是早期血肉长城型防线的典型。唯藉淮河天险,为第五十一军取出纵深,才能在劣势兵力下苦为支持。但该军的损耗已达最高。
   第五十一军在淮河战役中伤亡官兵五千余员。是役共毙伤日军二千余人。此役为传统防线的布局极致,是一次胜利的阻击战役。第五十九军扫荡时,日军虽已退出,但是主力于二十日之前仍在怀远。这个战役在态势上,原本可以成为一次全歼日军的围歼式大捷,身为指挥官的李品仙副长官也能窥破好机,努力布置,但是终毁于桂军的保存实力观念。第三十一军的迟疑不进与第七军的消极作战,使李品仙副长官的围歼计划澈底破灭,第五十一军在淮河前线的牺牲奋斗只形成了一个阻击战,至为可惜。原本这个战斗完全有条件可以形成一个如同台儿庄般的歼灭战。
   第三十一军在淮河战役中虽然因第五战区长官部的褊护而未受责罚,但军长刘士毅将军在战役结束后马上免职,由韦云淞将军继任。该军在徐州会战结束后调回广西补充,其后一直驻防广西。一九四五年以战力不佳裁撤,成为桂军有史以来最差的一个军。
   第五十一军在一九三八年三月北调参加台儿庄战役。该军在徐州会战中损失甚重,其后随于上将开展鲁苏战区。直到一九四八年一月该部于枣庄覆没为止,该军一直于鲁苏边区奋战。



2017年5月14日 12:2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