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五河县土特产

   神奇的草头---苜蓿

在五河县朱顶镇有近十万亩草原,种植着大面积的苜蓿,被称为“皖北草原”。每到春夏之交,苜蓿一片碧绿繁茂,紫色的苜蓿花盛开,引来无数蝴蝶白鹭,游人纷至。
五河朱顶的苜蓿是一种牧草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人畜均可食用,苜蓿还被称为神奇草头,苜蓿成分的营养保健功能将是21世纪食品开发的重要领域。
苜蓿作为一种天然碱性食物,含有大量的苜蓿叶蛋白,膳食纤维,活性多糖,皂苷,黄酮,维生素E,硒,叶黄素等天然活性成分,其营养保健功能及其所含的生理活性已成为营养保健及提取药品的宝贵资源。可作为保健疏菜食用营养价值极高,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石的功效。苜蓿含有最丰富的维他命K,成分之高,驾乎一切蔬菜之上。其他如维他命C、B也相当丰富, 苜蓿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因而可作为治疗贫血的辅助食品,苜蓿中所含的B族维生素成分,可治疗恶性贫血;此外,苜蓿还含具有止血作用的维生素K,民间常用来治疗胃病或痔疮出血,有些验方用它来治胃或痔、肠出血。苜蓿中含苜蓿素和苜蓿酚等物质,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对支气管炎有一定疗效。苜蓿中含有粗纤维,可促进大肠蠕动,有助于大便及毒素的排泄,防治大便秘结和肠癌。苜蓿中所含的苜蓿素能抑制肠道收缩,增加血中甲状腺素的含量,可防止肾上腺素的氧度抗癌作用,因此苜蓿被开发做成多种绿色保健品。
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似三叶草,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苜蓿的嫩芽又可以作为蔬菜和保健品食用,因此被广泛栽培,但苜蓿主要用制干草、青贮饲料或用作牧草。
苜蓿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原地区,它是在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西汉的张骞分别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苜蓿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传入中原地区的。金花菜的原名就是苜蓿,属豆科植物。各地有野生,亦有栽培。江苏苏州等地将其嫩苗腌作菜蔬,叫金花菜。经常食用苜蓿素可平衡人体的酸碱值,是不可多得的健康美食,
苜蓿的吃法,当然以新鲜为最佳,而且味亦隽美。在朱顶草原新鲜的苜蓿,四季皆有,即使在寒冷冬季也有出产。不过由于气候和土质的关系,有时苜蓿极嫩,有时候苜蓿就极老。真正好吃的季节当以春季苜蓿为佳。将苜蓿拣去老梗黄叶洗净后,用旺火重油炒食味极鲜嫩。苜蓿冷吃,也别有风味,草头的汁液,比其他蔬菜更清凉可口。在农历二月上旬摘苜蓿叶茎的前三四节,清水冲洗干净后,开水焯熟,再入凉水浸泡十余分钟增加鲜味,而后用手轻挤除部分汁液。后将备好的小葱花、姜丝,热油浇过后加食盐、醋及蒜泥等调味品,调匀入味后既可食用。味鲜美,爽口清脾,是家庭餐桌上很好的一道小菜儿,邀三五好友一起欣赏皖北大草原、喝酒亦是乐趣无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因苜蓿属渗利之品,故不宜久食多食。


                                                                         小溪镇的小白沙花生

      小白沙是小溪镇镇久负盛名的特产,主产于小溪山镇丘陵山区和平原一带。小溪小白沙花生籽仁饱满,果皮洁白;皮薄果仁细腻,香脆可口,出油率高,营养丰富,宜于贮存,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于蚌埠周边。可与全国著名的山东大花生、郑州花生相媲美,是小溪镇镇重要的内销和出口食品。
       小溪镇的小白沙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群众喜爱的干果,是人们健身增寿的食疗保健佳品。它和大豆一样被人们誉为“植物肉”。花生不仅可口,而且营养价值高,在国外有“绿色牛奶”之称。其花生仁含蛋白质24%~36%,脂肪44%~54%,油酸含量46.5%~52.3%,亚油酸27.5%~34.32%,油酸与亚油酸比值为1.29~1.85。并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维生素C、E、B,以及钙、钾、磷、镁、硫、铁等无机营养成分。小溪镇的小白沙花生油不含芥酸,含人体必需而又从动物脂肪里得不到的亚油酸,且占油酸量的18%~45%,比菜籽油高1~3倍。经常食用小白沙花生仁和花生油,可降低血压,有利人体机能活动,防止肝硬化和其它生理疾病。
  小溪镇的小白沙花生经济价值高,用途广。除食用、榨油外,还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如五香花生米、油炸花生、花生蛋白粉、蛋白肉、花生酱、花生罐头、花生粘、糖果、糕点等花生食品。小溪镇镇有多家花生食品加工厂,还生产花生酥糕、雪花生、琥珀花生、可可花生、人寿果等十多种花生系列产品,深受人们欢迎。吃起来满口生香,回味无穷,逢年过节,用来招待客人,或馈赠亲友,极为适宜。
小溪镇的小白沙花生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仁、种皮(红外衣)、果壳、茎、叶、油,均可入药。小白沙花生具有滋养、润肺,和胃的功能。对肺燥干咳、小儿百日咳、高血压、内脏出血、虫积腹痛、妇女产后缺乳等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
  小溪镇人民很早就有种植花生的习惯,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经验。花生是小溪镇镇仅次于玉米等的大宗经济作物,也是全省花生主要产地之一。近年,随着农村养殖业的发展,种植面积逐渐较小,全镇花生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年总产2000~2500万公斤以上,占小溪镇镇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的20%以上。小白沙花生畅销华北、东北等地,更是外贸出口的优质食品。


五河芡实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中,因为五河得天独厚的水自然资源,芡实在五河被大面积种植,成为五河的特色水产品之一。
       芡实享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五河县申集镇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种植芡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紧紧抓住这一优良的生态优势,申集镇从创新产品、打造品牌为抓手,大力引进发展潜力好的企业,将芡实产业做大做强。申集镇已成为全市最大的芡实种植基地,预计今年的芡实产量将达总产量达70万公斤左右。
说到勾芡,人们都很熟悉,饭店、宾馆、家庭常用淀粉作美味菜肴勾芡用的芡粉,而在过去,是专门用芡实果实中的淀粉作芡粉的,烹出的菜肴味美滑润可口。其花果形似鸡头,又名鸡头米、鸡头莲、鸡头荷。植株具刺,又称刺莲藕、假莲藕。叶片巨大,呈圆盘状平铺于水面之上,极为壮观,可作为水景园的观赏植物。
       芡实是一种多年生浮叶型水生草本植物,植株较大,有白色须根,根状茎不明显。叶有沉水叶和浮水叶两种,初生叶较小,沉水,箭形或下部开裂的椭圆形,无刺。以后生出的浮水叶圆形,盾状着生,不开裂,直径可达2米以上,有中空多刺的长叶柄。叶片皱缩,背面紫红色,叶脉显著凸起,两面叶脉分枝处均被尖刺。花伸出水面或不出水面,萼片4枚,密被刺,花瓣多数,紫色,短于萼;雄蕊多数,外部雄蕊逐渐变为花瓣状;子房卵球形,无花柱,柱头红色,10枚,放射状。浆果球形,直径10厘米左右,密被刺。种子多数。果子成熟季节为七八月份。
        从水中打捞上来的芡实果,还不是在餐桌上看到的样子,需要将其果粒分离,去除粘连性衣胞,规格分拣,手工剥壳,漂洗、风干和晾晒。最后流向市场的是如珍珠大小的圆润果仁。申集镇芡实销到广东、福建、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以及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据史料,芡实被视为延年益寿的上品,认为其具有“补中、除暑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五河申集所产芡实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如蛋白质、钙、磷、铁、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C、粗纤维、胡萝卜素等,并且容易消化,芡实的所含营养和地域有一定关系,五河水质无污染,地下淤泥较深,这些都给芡实的生长提供了基础。
芡实作为一种强身美容食品,早已被古代名人所重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年老仍健康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据他在书中自述,主要得益于数十年坚持每日食用煮熟的芡实。
由于芡实容易消化,营养素极容易被人体吸收。用芡实与猪瘦肉或牛肉各适量共煮食用,味道鲜美,滋补身体,男女老少皆宜。常食芡实还可以治疗老年尿频症。


申集雁鹅

     在五河县申集镇的沱河边上,有一个雁鹅生态养殖基地,因为沱河的水草丰美,所饲养出的雁鹅肉质鲜嫩松软,清香不腻,以口感独特而出名。
     申集雁鹅是中国鹅灰色品种中的代表类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耐粗饲,抗病力强,生长快,肉用性能好;但产蛋量较少。因为雁鹅的肉质鲜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食用雁鹅,也使得雁鹅身价倍增,从寻常乡下走入城市宾馆,作为一档高档菜而备受推崇,也由此带动了养殖雁鹅的发展。
        雁鹅全身羽毛呈灰褐色和深褐色,体躯的羽毛,从上往下由深渐浅,至腹部成为灰白或白色,背羽、翼羽、肩羽为灰底镶白边羽,腹部为灰白羽。头呈方圆形,大小适中,前上端有黑色的瘤疱。眼睑为黑或灰黑色,虹彩为灰蓝色。喙扁阔,呈黑色,喙边有尖锐的锯齿。蹼桔黄色或灰白色。成年公鹅6-7千克、母鹅5-6千克。母鹅7-8月龄开产,年产蛋2-3窝,年产蛋25-30个;平均蛋重150克,蛋壳白色。
雁鹅肉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族维生素,烟酸,钙,磷,热量,钾、钠等十多种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很高,鹅肉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其组成接近人体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从生物学价值上来看,鹅肉是全价蛋白质,优质蛋白质。鹅肉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
      申集雁鹅肉作为绿色食品于200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绿色食品之一。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止咳化痰,解铅毒等作用。适宜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还可补虚益气,暖胃生津,凡经常口渴、乏力、气短、食欲不振者,可常喝鹅汤,吃鹅肉,这样既可补充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又可控制病情发展,还可治疗和预防咳嗽病症,尤其对治疗感冒和急慢性气管炎、慢性肾炎、老年浮肿;治肺气肿、哮喘痰壅有良效。特别适合在冬季进补。
       申集雁鹅肉脂肪的熔点很低,质地柔软,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为申集雁鹅食草,鹅肉鲜嫩松软,清香不腻。可以煨汤,也可熏、蒸、烤、烧、酱、糟等。其中鹅肉炖萝卜、鹅肉炖冬瓜等,都是“秋冬养阴”的良菜佳肴。


沟东酥梨

沟东酥梨生态园位于五河县城关镇沟东村苏皖交界处,有近万亩的梨园,那里自然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淮河从那里流过,滋润了大片的土地和梨园。
五河县是皖北有名的水乡,因为靠近淮河的缘故,沟东村土质松软,透气保湿,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沟东村就有种植酥梨的历史,近年来,沟东酥梨品种在原有砀山酥梨、七月酥、八月酥基础上,还成功引进日本水晶梨、韩国黄金梨进行了高位嫁接换头,从而达到酥梨的品质更加优良,现在,沟东酥梨已成功注册了“绿酥”牌商标,并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从而使沟东酥梨的品质上了一个新台阶。
提起酥梨,大多人会想到砀山酥梨,但如果你吃过五河县沟东村的酥梨,就会改变看法了。沟东村的酥梨具有脆、甜、口感清爽、外形美观,色泽靓丽等独特特点。
沟东酥梨种植户全部采用腐熟有机肥、青肥为主,结合生物药防,真正做到了全部绿色无公害,因为这些天然的肥料,保证了沟东酥梨的优质品质。在口感和营养上都超过了其他酥梨。沟东酥梨以其表面光洁,个大丰满,多汁酥脆,营养丰富和无公害等几大特点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畅销周边省市。沟东酥梨含有糖份,矿物质,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极为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果中佳品,除鲜食外,还被加工成梨酒、梨膏梨糖和罐头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梨汁、梨膏具有去热清痰止咳润肺等药用价值,是人们日常十分喜爱的辅助药剂。
每年4月初梨花盛开的时节,省内外大量游人都会慕名而来赏花、踏青、拍照,特别是一些将走进婚姻殿堂的新人,都把外拍景点选择这里。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该村荣获“全国林业千佳村”之美誉。
而每到秋天,七八月间,酥梨成熟季节,周边客商及一些采摘客又会蜂拥而至,使沟东酥梨成为抢手货。


五河金蝉

十字岗在五河城北,是五河唯一一家大型养殖金蝉的野生基地,那里有千亩杨树林,为金蝉的繁殖提供了前提条件。金蝉原本为野生,养殖金蝉是近年来才新兴的事物。
金蝉幼虫又名知了狗子、,成虫又称黑蝉,是蝉科昆虫的代表种,自古,我国许多地区都有食用蚱蝉及其若虫的习俗,以河南、湖北、上海、北京、山东、广东等地尤为盛行,最普遍的食用方式为“油炸金蝉”。知了狗子有极高的药膳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堪为食用昆虫中的佼佼者,近年来身价倍增,目前已经成为适应各种不同档次场合的著名菜肴。尤以刚出土的若虫含蛋白质58.58%—72%,脂肪10.23%,全钾0.3%,全磷0.58%,钙16.5毫克/千克,锌82.2毫克/千克。是难得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佳肴。
取刚出土尚未羽化金蝉壳体,经清水冲洗,去除杂物,煮沸灭菌,包装冷冻,制成初加工半成品,然后脱水加食盐水,热蒸,加盖灭菌密封,制成盐渍金蝉罐头,或经调料水加脱水蝉煨、烤,既为五香金蝉,还有一种为“香酥金蝉”取地上刚出土尚未羽化金蝉壳体,经清水冲洗,去除杂物,煮沸灭菌,包装冷冻,制成初加工半成品,然后脱水加食盐水,热蒸,加盖灭菌密封,制成盐渍金蝉罐头,或经调料水加脱水蝉煨、经煨后蝉挂糊,油炸制成香酥金蝉。除此而外还可做成“烧烤金蝉”,将金蝉去泥洗净后晾干,用竹签串好后,烧烤熟后洒些孜然即可直接食用,食其味道鲜嫩可口。
金蝉不仅口味悠美,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说一个蝉蛹能顶三个鸡蛋的营养。香酥爽口、回味悠长、营养价值高让金蝉成为一道名门贵族里的时兴菜。也让五河金字岗的金蝉步入大都市的酒店,为五河赢得了荣誉。


陈台泡椒

     在五河县朱顶镇陈台村有一个近千亩的泡椒种植基地,有泡椒大棚100余座,平均亩产在六吨左右,所生产的的泡椒远销江浙和北方一些大城市。
陈台泡椒色泽鲜红艳丽,果大皮厚,口感略甜,微辣。
       泡椒是辣椒里的一个品种,成熟后以红色居多,一般用来制作腌制的剁椒和辣酱,因为陈台泡椒的皮厚,味道略甜,吃起来口感好,因而被广泛用作辣酱的材料,因泡椒的这种独特性,故而被人们称为泡椒。当然,泡椒只是当地一种普遍的说法,真正的名字应该称之为“鲜红辣椒”。 鲜红辣椒属无限花序作物,在适宜的温光和充足的肥水条件下,能不断开花结果,适时采摘有利提高辣椒产量。采收过迟不利植株将养分往树上部转送,影响上一层果实的膨大,但也不能采收过嫩,过嫩的话,因果实的果肉太薄,色泽不光亮,影响果实的商品性,产量降低。泡椒椒采摘的标准是:果实表面的皱折减少,果皮色泽转深,光洁发亮。红椒也不宜过熟,辣椒颜色变成红带紫色就可采摘,过熟水分丧失较多,品质和产量也相应降低,不耐贮运。
       陈台泡椒是带有辛香味的蔬菜,能去除菜肴中的腥味,营养价值甚高,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御寒、刺激食欲与杀菌、防腐的功效。
泡椒不仅是制作辣酱剁椒的原料,还是饭桌上的美味菜肴,因为泡椒的色泽鲜艳一般会作为食材的搭配使用,陈台泡椒多以炒食适用,因为其肉质脆嫩,口感好,肉丝炒泡椒是很爽口的一道菜,色香味俱佳,鸡蛋炒辣椒美味可口不说,味道奇香,视觉艳丽,普通人家都会做这道菜。作为配料泡椒被广泛地使用,也使得泡椒的销量大增,为当地的种植户增加了收益。
        众所周知,泡椒不只是在料理上的调味品而已,而且它的疗效也是为世人所称道的;长久以来泡椒已被用来治疗咳嗽、感冒、鼻窦炎和支气管炎,另有些研究指出可能与预防胃溃疡或是中风、高血压、心脏病有关。
陈台泡椒的种植基地全部采用可以过滤的机井灌溉,因为全部是取之地下水,水质无污染,即使有污染机井也可分三次过滤。从而使泡椒在水源上有了保证,长出来的泡椒色泽亮丽,个大水嫩,很受客商的喜爱,再加上味道好,陈台泡椒一时间声名大振,占领了国内很多大中城市市场,为蚌埠市赢得了荣誉。


八岔银杏

     八岔村位于五河县头铺镇西南5公里处,南靠淮河。八岔村以打造生态村为目标,把美化绿化村庄、着力发展庭院经济、全村共栽植银杏2.5万棵,在房前屋后闲散地银杏育苗200亩;银杏作为八岔村的特色产业,不仅美化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也给八岔村民带来了经济收益。
      银杏是落叶乔木,寿命可达3000年以上。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鸭脚树等,属裸子植物银杏门唯一现存物种,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物种都已灭绝,因此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有多种用途,可作为传统医学用途和食物。
白果是营养丰富的高级滋补品,含有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核蛋白、矿物质、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等成份。据科学得出结论:每100g鲜白果中含蛋白质 13.2g,碳水化合物72.6g,脂肪1.3g,且含有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硒、钾、镁等多中微量元素,8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保健价值,对人类健康有神奇的功效。
       作为莱肴中的拌料,白果要先去除骨质中种皮,除尽种皮的白果仁可作烧鸡、烧鸭或者烧肉、碗蹄膀等菜肴的拌料。加入白果肉,可以消除肉的油腻感,使人食欲大增,起到调节胃口的作用。在菜肴中用作拌料的白果宜稍迟放入,因为白果的淀粉易于糊化。在食材基本熟透之后再放入白果,不仅可保持白果的香糯可口,还无中毒之后虑
八岔的银杏具有天然绿色无公害的特点,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银杏成为八岔村的重要经济来源。八岔的银杏果饱满,粒大,无任何污染,清澈的淮河水滋养了这一方神奇土地,使得每年有近千吨的银杏果远销全国各地,作为五河的特色产业,银杏的经济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临北烫羊

      五河县临北回族乡是历史悠久文明古老的集镇,坐落在淮河北岸,是举世闻名的明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府濠梁城的一部分。临北回族乡是全省九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也是皖北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镇几经兴衰。抗日战争前,古镇曾发展为商店林立,商贾云集,商贸繁华的集镇,后因日本鬼子入侵,古镇遭到空前的毁灭。解放后,人民重建家园,1949年,仍属凤阳府称临北镇。1952年,划归五河县管辖。
      五河县临北回族乡的“烫羊”,在蚌埠是很有名头的,在江浙沪市场上大受欢迎,因品质好,肉质细腻,肥而不腻。“烫羊”意即屠宰后不剥皮的羊,在临北回族乡市场,每天有近万只“烫羊”源源不断地销往上海、昆山、苏州、南京等地农贸市场。
临北乡回民向来有屠牛宰羊的习俗,但是以前主要以剥皮羊为主,羊皮销往外地,羊肉在当地零售。随着市场的变化,羊皮价格一路下滑,屠宰户基本上无利可图。在得知上海的“烫羊”比较好销,而且价格高,利润空间大,当地政府组织屠宰户学习加工“烫羊”技术。还把从事“烫羊”销售的“临北人”组织起来,进行规范销售。由于临北“烫羊”肉质鲜嫩、口感好、味道香,很快得到当地的认可,销量逐渐攀升。在经营过程中,临北回族乡的“烫羊”销售户坚持诚信经营,逐渐在上海市场站稳了脚跟,打出了名气。“烫羊”户也由最初的几户发展到目前的460多户。
       临北回族乡“烫羊”规模不断扩大,活羊的需求也日渐增加,养殖大户在当地政府引导下的引进良种种羊,扩大养殖规模,筹备建设活羊交易市场和“烫羊”加工市场,变目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市场内统一屠宰、统一防疫、统一包装的集中经营,使“烫羊”更加专业化、市场化,增强了“烫羊”的市场竞争力。当地政府还为“烫羊”业的发展提供全程服务。此外,蚌埠市政府已批准立项,把临北回族乡“烫羊”列为市政府菜篮子工程。
       随着临北回族乡“烫羊”在省内外各大中城市的走俏,临北“烫羊”已经声名远播,每到冬天,临北回族乡的村寨里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烫羊”已经成为临北回族乡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因“烫羊”肉质细腻鲜美远销全国各地,“烫羊”将和这个古镇一样承载着这个地方的文化特色。


 

2017年7月31日 10:3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