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虾稻共作”催生盱眙品牌大米

盱眙政府网

       “好大米一要形体美,二要口感好,三要味道香,四要很健康,无农药,无化肥……”近日,在南京江北新区盱眙龙虾南京旗舰店举行的“盱眙龙虾米”品牌发布会暨苏宁易购盱眙馆开馆上线仪式上,盱眙县委书记梁三元现场向来宾“吆喝”盱眙龙虾米。随后,梁三元和盱眙县长朱海波系上围裙,现场烹制龙虾米饭,发布会大厅顿时香气四溢。

  盱眙龙虾是盱眙县递向全省乃至全国的一张烫金名片。如何把龙虾产业与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结合起来?答案是虾稻共作。近几年,盱眙在龙虾养殖过程中,大力推进“虾稻共作”高效农业,通过在稻田中养龙虾,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种,虾稻共生、效益同增”的良好效果。此次盱眙书记县长在南京“吆喝”龙虾米,标志着盱眙龙虾米正式投放市场。

  “虾稻共作”种养模式在全国并不鲜见。但是,当全国知名的盱眙龙虾与稻米耕种相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市场效应?盱眙“虾稻共作”有什么特别之处?盱眙又如何解决虾稻共生难题?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虾稻共作”

  破解虾源不足问题

  从盱眙走出去的北大高材生段德峰2015年回到家乡,在黄花塘镇五星村承包了1500亩农田和150亩水面,搞起了“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段德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年产水稻450公斤、龙虾100公斤,全年亩产值1.5万元,去掉成本净收入1.2万元。

  同样是返乡创业的江苏宝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华,2016年8月与盱眙铁佛镇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用于“虾稻共作”。一年多过去了,侯华初尝甜头:自创“仙墩湖”牌生态大米每斤售价30元,每斤龙虾也可卖到25—40元。土地流转后当地80余名农民被侯华返聘回来工作。他们不仅得到了就近就业的机会,还让家庭收入翻了番。

  随着盱眙龙虾品牌闻名全国,龙虾缺口很大。再加上退圩还湖的环保要求,水面养殖面积减少。因此,近几年,盱眙大力推广“龙虾+”综合种养,是破解虾源不足问题的方式之一。“盱眙在2016年初虾稻共生综合种养面积是3.5万亩,2017年落实面积就由2016年底13.5万亩增至33.9万亩。”品牌发布会上,梁三元表示,采用“虾稻共作”,不仅改变传统的麦稻轮作方式,还增加了龙虾有效供给,提升了稻米品质,富了农民的口袋,真正达到多赢的目的。

  关键种养技术为“虾稻共作”提质增效

  在稻田沟渠里养出来的龙虾是否干净?种出来的大米好吃吗?“龙虾是否干净美味,养殖技术很重要。”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强盛说,虾稻共作首先要在稻田的四周开挖0.7—1.3米深的沟渠,在沟渠的底部和周围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天然水草,这些水草和水生浮游生物为龙虾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龙虾生长期,稻田要一个星期换一次水,还要投放含鱼粉、虾粉等动物性蛋白饲料。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不运用化学肥料、农药,到达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效果。

  王强盛说,采用虾稻共作,稻子有20—30厘米秸秆大半时间处于淹水状态,与往常生长环境大不一样,就这需要选择具有耐水性好的品种。去年,王强盛和他的团队在盱眙小河农业、碧绿园家庭农场、宝元等种养基地试种了丰香优华占、晶两优1125、晶两优1137、晶两优534等5个优质水稻品种,今后还将试种高秆优质水稻。“一田两种、一水两用。虾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为虾供饵、遮阴、避害,这样的协作让虾和稻达到最佳的生态互补,可谓相得益彰。”

  盱眙龙虾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飞告诉记者,为提高全县虾稻共作水平,盱眙县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水稻专家张洪程在盱眙建立院士工作站,开展优质品种选育、技术集成创新、科学指导实践等工作。黄花塘、铁佛、管镇、旧铺等乡镇建立了连片虾稻共作示范试验基地,探索养殖方法,积累养殖经验。根据群众的生产实践与基地的生产试验,盱眙县制定了《虾稻共作技术操作规程》,为种养户提供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技术标准。此外,盱眙县还举办稻田综合种养培训班,邀请省农科院、南农大等专家传授优化品种选择、移栽方式、种植密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

  盱眙龙虾和大米品牌双翼齐飞

  近年来,盱眙龙虾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品牌价值高达169.91亿元。如今,随着虾稻共作进一步推广,“盱眙龙虾”这一知名品牌进一步加快向大米产业延伸。

  “盱眙龙虾米有五好:好基础、好模式、好品种、好工艺、好品牌。”在品牌发布会上,梁三元现场为盱眙龙虾米做起推介:盱眙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淮河两岸,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水稻营养物质积累。盱眙连续17年举办龙虾节,已将龙虾产业培育成百亿级的特色主导产业。如今,盱眙人又开创了“虾稻共作”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工艺方面,盱眙龙虾米采用先进的“柔性抛光”加工工艺,加工出的大米不仅外观晶莹剔透,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大米的糊粉层、亚糊粉层以及胚芽中的营养成分。他表示,有品牌价值百亿元的盱眙龙虾作信用背书,不久的将来,“盱眙大米”将与“盱眙龙虾”品牌共同绽放。

  中国品牌促进会秘书长郑志认为,盱眙龙虾和盱眙大米两大产业作为绿色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的典范,在“三农”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中大有可为。他希望进一步提升龙虾的价值空间,将盱眙龙虾提升为公共品牌。

  虾稻共生,效益共增,吸引了盱眙大量农户纷纷尝试,涌现出小河农业、碧绿园等89家500亩以上多个连片虾稻综合种养基地,“龙虾+”养殖模式为盱眙县5000多名农民找到了创业致富之路,农民增加相关收入超过4亿元。王强盛认为,在推进“虾稻共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需破解的难题。比如,水稻品种有待进一步试种选优,龙虾种苗繁育滞后,稻田水、电、路三通设施不配套,缺少虾稻综合种养技术人员等。


2018年1月31日 16:2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