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勇开拓 千年固始更辉煌
河南日报记者胡巨成通讯员刘宏冰杨明濮雷
西九华山扬美名
电动汽车固始造
根亲文化心连心
产业扶贫富乡村
产业扶贫富乡村
固始,位于河南东南一隅,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古称“蓼国”,又因方言词汇“俏巴”最具特色,有“俏巴县”之称。固始是河南第一人口大县,全国排名前五,有177万人;县域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甚至超过省内一些地级市。
40年来,固始搭乘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高歌猛进。一座欣欣向荣的魅力之城,一座商机无限的财富中心正在豫皖交界的这片神奇的沃土上迅速崛起。
1
齐心攻坚战贫困迈开大步奔小康
今年10月17日上午,中国国机集团总部负责人带队再次来到县国机励志学校,向学校捐赠图书室、阅览室、科学实验室、爱心教室、爱心校服和床上用品。
国机励志学校是固始县依托国机集团出资2.3亿元高标准兴建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式公办学校,生源对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校在校生5738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4356名,吃住行、校服费、保险费、医疗费和教辅读物费全免;112个贫困劳动力在校当管理员和保洁员,年均收入1.4万元以上。
这是固始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精准扶贫,教育先行。绝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穷困而失学!”固始县县长王治学经常公开表态。
固始常年有60万人在外务工,留守儿童近15万人,其中贫困学生近1.5万人。精准扶贫工作一铺开,固始县就形成共识,必须解决贫困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为此,该县把贫困家庭学生26381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严格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中职学生、省内大专以上的教育扶贫政策。
作为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过不懈努力,固始县的57677户17254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个贫困村,已实现32896户115632人脱贫,94个贫困村退出。
稳定脱贫,产业是根本,增收是关键。固始县立足特色,充分发挥“固始鸡”“豫南黑猪”“信阳毛尖”等驰名品牌效应,构建“1+N”带贫模式,重点发展养殖、加工、水产、旅游、电商等8大类19个富民产业,依托889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成产业扶贫基地927个,累计带贫人数118461人。其中,采取“稻虾共作”模式,发展小龙虾7万亩,其中贫困户自养1252户,每亩收益3000元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2865户5053人。规范发展扶贫车间13家,累计带贫397户。通过光伏电站带贫模式,县财政投入资金2.94亿元,建成光伏电站120个,总装机容量45.02兆瓦,125个村集体和10231户贫困户得到收益。
固始创新“以奖代补”政策,激发贫困户自愿脱贫的内生动力。对年实现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的,或外出务工当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奖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或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县财政予以资金奖励或贴息补助。2017年以来累计兑现贫困户以奖代补资金8086.5万元,带动贫困户30651户。
创业就业促增收,通过雨露计划、职业教育等累计培训贫困人口14761人,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固始外出集中地培训30场,5600人受益;通过“老板带老乡”外出创业60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2674人;通过政府牵线搭桥贫困户就地就业15345人;通过政府开发的11个公益岗位就业15188人。目前,全县共实现贫困劳动转移就业63207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就业率达100%。
以村为单位建立孝善基金,政府出资,社会捐助,子女缴纳基础赡养费,目前,全县共签订孝善协议4.57万份,缴纳基础赡养金3303万元,有效解决了老人赡养问题。打造“爱心美德超市”,引导全县帮扶企业支持重点贫困村创建“爱心美德超市”,全体农户共同参与,通过户容户貌、互帮互助、爱心美德等进行积分,兑换超市物品。目前,全县已经建成爱心美德超市110个。
2
城乡处处换新颜 千家万户享幸福
10月17日,固始县魏敬公园开园迎宾。这个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150亩的公园是该县首个以“海绵城市理念”规划建造的示范性生态湿地公园。公园位于县城五岔路口东南角,因其是固淮高速出口后进入主城区的主入口之一,被形象地称为“固始眼”。园内包括魏敬夫人雕塑、异形廊架、叠水假山等特色景观,同时包含游玩沙滩、健康步道、羽毛球场、篮球场等休闲健身场所。
除魏敬公园外,固始县从源头控制,对城南新区、凤凰新城、产业集聚区和面粉厂棚户区改造、二里井小学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全部按照海绵城市要求规划设计和建设。对蓼城大道、蓼北路、王审知大道等18处人行道和五座停车场进行透水混凝土铺装,实施海绵城市改造。
2016年12月,固始县被确定为首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试点县市。之后该县共谋划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84项129个,投资总额360亿元。项目涵盖城市基础设施、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棚户区改造等9大类。2017年,全年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1个。通过一系列重点项目的推动,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少工作抓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连摘国家卫生、园林县城两大“国字号”桂冠,省级双拥模范城顺利通过创建命名。
固始县城居民有50万人,过去,对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都是采取填埋处理,污染地下环境。为了治理这一“顽疾”,固始县投资2.68亿元建成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这条国内最先进的设备,精准分类可全部实现自动化。城市垃圾运送到处理站后,经过分类,对于塑料等可供再利用的材料,进行二次使用;对有机物、建筑材料、纺织品等垃圾,将通过处理做成可供燃烧发电的燃料;对菜叶、食物残渣等垃圾通过处理变为有机肥使用。
今年,固始县在解决路灯不亮、道路不通、下水不畅、绿地不足、入学难、如厕难、出行难、停车难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上精准发力,强化城市管理水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让百城提质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固始县还完成了30个乡镇总体规划和黎集插花、沙河窑湾、方集独山、汪棚常岗等新农村规划编制,段集、三河尖、陈淋子区域副中心建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建制镇总数达19个。白鹭湖温泉度假村、胡杨文旅小镇、大别山伊甸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综合项目顺利推进。
固始县不仅注重城乡“面子”颜值,更加注重群众的“里子”气质。为此,固始县扎实推进省、县重点民生实事,仅2017年,固始县全年民生支出60.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41元,同比增长10%,人民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3
创新驱动促发展 乡村振兴勇争先
10月19日,位于固始县城南部的“引鲇入固”项目工地正在紧张施工,高标准的饮水工程净水厂雏形初现。
“引鲇入固”是固始县从商城县鲇鱼山水库引水工程的简称。该项目是固始县首个国家级PPP示范项目,总投资6.99亿元,采用建造、运营、移交(BOT)方式运作。项目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县城城区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水质纯净。
“PPP给项目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融资更便捷了,因为项目有政府合作的背景,有社会资本方的实力,有项目运营的还款保障,大项目融资难题迎刃而解。”固始县PPP模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锋然说。
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通报,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固始县作为河南省唯一因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工作有力、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的县(区),一次性获得国家项目奖励1300万元,备受瞩目。
固始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力有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笔资金,银行直接融资困难,钱从哪里来?“用PPP模式来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王治学说,借助PPP之力,固始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从2016年6月推出首个PPP项目以来,目前已有20个项目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投资规模达123.04亿元;已签约的11个项目全部成功落地,总投资额达55.47亿元,其中“引鲇入固”饮水工程、大别山农产品(果品)批发市场和建筑垃圾清运消纳及资源化利用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项目。
创新投融资的PPP模式,破解了固始财政资金匮乏的难题。而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固始县积极探索,把土地整治与建设高标准粮田、助推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取得了土地综合整治效益的最大化。
近年来,固始县先后争取实施了国家和省级土地整治项目15个,整治土地2.56万公顷,涉及全县200多个行政村。
3年来,固始先后在康店、夏庙、郭洼、牛庙、陈寨等5个行政村进行包括山水林田湖路村全要素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整村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和补充耕地项目,拆埂并田,小田变大田,整合零散耕地,开发未利用地,增加有效耕地4360余亩。
今年8月底,国务院第十六督查组在实地督查时,对固始县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快速良性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幸福来自奋斗,落实全靠担当。谈及未来,固始县委书记曲尚英表示,将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主题,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补齐高质量发展突出短板;坚决推进转型发展,把准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高质量发展“三农”困局;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坚持人民共建共享,增进高质量发展群众福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本版图片均为夏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