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信阳地区再生稻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再生稻是在选定的品种上,通过播期控制、精巧施肥、定期收割、高留稻桩等技术控制,再经水肥管理,使腋芽(即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再抽穗、扬花、灌浆后成熟的水稻,俗称“二茬稻”。该技术具有生育期短、省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等优势,“一种两收”的水稻种植新技术。

1、品种选择。可选择两优6326、天两优616、桃优香占、丰两优香1号、信粳1501、 特糯2072等品种。

2、播期及备种量。信阳东部平原地区(光山县以东)可在3月上中旬育秧;其它地区要在3月上旬育秧。杂交稻大田亩用种量3斤,常规稻大田亩用种量:6斤。

3、播前准备催芽前用咪鲜胺浸种,籼稻浸种72小时,粳稻浸种8496小时。

4、方式选择。采用保护地育秧方式,温室、大棚、小拱棚均可。提倡采用基质育秧技术。提倡选用钵苗机械化摆栽秧、机插秧、抛秧技术。

5、苗床管理。摆盘后及时湿润灌溉,用无纺布覆盖畦面,高温高湿促齐苗(出苗前地上温度最高不能超过40,畦面温度不能超过35),出苗后棚内温度控制在30以内,移栽前35天降温炼苗。

1)水分管理。秧苗现青后揭掉无纺布开始炼苗,此后采取间歇灌溉方式。

2)施肥。秧苗11心期施断奶肥,钵苗每盘用复合肥4克、毯苗每亩秧田用尿素8+磷酸二氢钾10斤追施。移栽前34天施送嫁肥”,每亩秧田用尿素10+10斤磷酸二氢钾追施。施肥后一定要用清水浇透,以防“烧苗”。

3)带药入田。栽前12天喷施送嫁药”:亩用10毫升康宽对水60斤防虫。

4)化控。秧苗11心期亩用15%多效唑100克对水喷施,以防止秧苗旺长。

6、移栽。可在4月上中旬、连续3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及时移栽。适当增加栽插密度,杂交稻亩插1.5万穴、3万苗以上,常规稻亩插1.7万穴、6万基本苗以上。

7、头季稻大田管理

1)肥料管理。基肥亩施45%复合肥(15-15-15100+氯化钾4.8+大粒锌肥0.8斤。分蘖肥(移栽后57天)亩施尿素14+除草剂拌匀施入大田。

攻穗肥于水稻倒43.5叶(水稻进入幼穗分化前,约52530日)看苗亩施尿素22+氯化钾30+硅肥8斤;保花肥于水稻倒21.5叶(施攻穗肥后再长2片叶,约610日前后)亩施尿素9斤。

促芽肥于头季稻齐穗后1520天,亩施尿素3040+氯化钾20斤。氯化钾是粉状,为防“烧叶”,一定要在露水干后、拌湿沙后均匀施入。

2)水分管理。坚持湿润管理。当亩“蘖”数达到16万~18万时(每穴发头约11个),要及时晒田。机收田要早晒早晾,收割时以收割机轮胎不下陷、不碾碎稻桩为原则。

3)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预防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稻蓟马等病虫害。纹枯病防治要在晒田结束至抽穗时用嘧菌酯、或爱苗、或丙环唑、或满穗等预防23次;稻瘟病要在苗期和抽穗前用三环唑、或稻瘟酰胺、或稻瘟灵等进行预防;稻曲病要在抽穗前57天用拿敌稳、或戊唑醇、或已唑醇、或井冈霉素等进行预防;稻蓟马用吡虫啉、或吡蚜酮等进行防治;稻飞虱用吡虫啉、或噻虫嗪、或烯啶虫胺等进行防治。

4)头季稻收割。信阳东部平原地区要在815日前收割,其它地区要在810日前收割。留茬高度以倒二节上125px、不伤再生芽为宜。人工收割一般可留404125px,机械收割可留至451375px。宜选用轮式、加碎草装置的收割机收割。

8、再生稻大田管理

1)施肥管理。头季稻收获后3天内要及时施催苗肥,亩施尿素1020斤。

2)水分管理。头季稻收割如遇高温干燥天气,可先灌深水苗,再降浅水施肥,以防止腋芽(即休眠芽)脱水死亡。以后保持湿润管水,直到成熟。抽穗期扬花时如遇“寒露风”,可适当灌深水,以水调温。

3)病虫害防控。如遇连续低温阴雨,可在再生稻抽穗前25天用三环唑预防稻瘟病和胡麻斑病。及时防治水稻螟虫。

4)“920”促齐穗。抽穗前后如遇低温,可亩用“920”2克+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对水100斤喷雾,促进齐穗。

5)收获。再生稻可等到十成熟收获,水分降到13%14%时入库。


2020年2月24日 15:5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