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薛晋文:主题文艺精品创作需要自我超越

来源:中国文艺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我们要准确理解论述的深刻内涵,将主题文艺创作的方法论和目标论紧密结合在一起,以高水平主题创作引领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主题文艺创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能够准确捕捉时代脉搏和社会主潮,深刻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成就,而且在建构新时代审美理想、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一批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精品力作。然而,主题文艺精品创作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同样不可回避,有的重技术轻艺术,有的重市场轻立场、有的重奖杯轻口碑等等,主题文艺精品创作同样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和突围的使命。

 

 

当前主题文艺精品创作的

成长烦恼

 

 

一是表现题材和表达形式忌讳画地为牢。部分创作者对主题创作的“题材”缺乏正确认识,误以为宏大题材就是主题创作的标配,误以为政策题材就是主题创作的专利,误以为政治正确就是主题创作的保险柜,对“题材”的开拓力度有限,不敢尝试新的题材领域,不愿在题材和表现形式方面进行深度探索,求稳心理占据上风,创新意识退居二线,跟风蹭热度心理至上,拓荒精神恍若雾里看花。一种题材爆火之后,一批创作者蜂拥而上,制造了一堆大同小异的复制品,就连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和表现技巧都似曾相识,技术狂欢的盛宴随处可见,只能给人留下低水平重复的不良印象。

 

二是故事人物和主题思想不可雾里看花。一些主题文艺作品在创作的基本要求、基本美学和基本原则方面经不住推敲,在守正创新方面有些误入歧途,文艺创作的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三要素存在边缘化的倾向,就连基本的人物塑造和故事完整度都不尽如人意,出现了故事贫血、人物干瘪和内涵肤浅的病灶。有的不注重人物塑造,人物形象缺乏生活原型和艺术加工,观众记得住和传得开的人物形象极为稀少,有的不重视故事情节的创意和打磨,热衷技术炫酷,不是抄近路进行模仿克隆,就是张冠李戴进行穿越混搭,观众如同进入迷宫不知所以然,有的在主题思想方面玩起了蜻蜓点水和小猫钓鱼的游戏,观众看得索然无味,只能拂袖而去。

 

三是心态浮躁和虚火旺盛的问题亟待根治。我们经常说文艺创作应该是慢工出细活,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足以穿越时空隧道的精品力作。然而,一些人由于心态浮躁,没有将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艺术创作方面,而是挖空心思琢磨获奖的路径和捷径,刻意揣摩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的想法,认为投其所好就能获得奖杯,没有将人民装在心里,而是将奖杯捧在最高处,有的将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艺术成功的标尺,背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忘记了主题文艺创作依靠谁和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可见,在创作的方法、立场和价值方面出现了较大偏差。

 

 

当前主题文艺精品创作的

突围之路

 

 

首先,文艺精品是生活和大地上结出的硕果。主题文艺创作不能将艺术语言简化为政策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规律不能轻易违背,精品源于生活的铁律不能随意打破,深入生活不能只喊口号不行动,需要脑力、脚力和眼力齐头并进,用心、用情和用力一样都不能少,任何投机取巧和弄虚作假都是与精品创作背道而驰。例如,电视剧《人世间》《觉醒年代》《山海情》皆是主题文艺精品创作的典范之作,它们从生活和人民中走来,最后又走入人民和生活之中,无论是人物和故事,还是主题和审美都是从生活和大地中生长出来的,是自然而然和水到渠成的结果,不是胡编乱造的拼盘嫁接,观众从骨子里认同和尊崇这样的主题创作。由此可见,生活远比艺术更精彩,生活远比概念更丰富,生活远比典型更深广,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文艺来自谁和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人民群众的喜欢和认同才是精品创作的强大动力,创作者唯有深入生活与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敏锐捕捉典型人物和人性光辉,精准把握时代情绪和社会脉搏,从而创作出经得住社会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

 

其次,文艺精品是务本开新和守正创新的结晶。主题文艺创作不等于宏大题材和宏大叙事,小题材和微观叙事同样可以表现大主题和大时代,远一点的如《马路天使》,近一点的如《我的阿勒泰》,同样能够收到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实现丰盈的审美理想。主题创作包括规定动作,也可以有自选动作。主题创作的表达形式不全是大明星、大制作的宏大制作,群众演员、小成本制作同样能够出精品。这些作品的演员大都名不见经传,制作成本也是捉襟见肘,表现手法都非常真实朴素接地气,但是不影响它们表达时代主题、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这些作品尤为注重细节刻画和人物塑造,注重情节打磨和创新表达,守住了故事、人物和主题的根本,这是文艺创作的务本之举,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过分要求,为主题创作做出了榜样和示范作用。同样,主题创作不等于歌功颂德和高大全,对人物命运和人性光辉的书写尤为重要,通过小人物去彰显大时代、借助小切口去洞察大历史,应该是主题创作的主流和主脉,而非扎堆去挖掘大题材、表现大概念和赞美大情怀。

 

第三,文艺精品应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奖杯为中心。我们今天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际上为主题文艺创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告诫广大文艺家文艺来自人民,最终要为人民服务,文艺的叙事主体和表现主体只能是人民群众,文艺服务和引领的主体也是人民大众,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要求。主题文艺创作不能过度看重奖杯,奖杯只是对作品阶段性成果的肯定,并非拿到奖杯作品就能载入史册辉耀千古,真正的奖杯是历代人民群众的口碑铸就的,这也是能够穿越时空的历史性奖杯。回望历史,左翼电影的创作者既淡泊名利,又充满忧患意识,他们创作的《狂流》《风云儿女》《渔光曲》是当时主题创作的优秀代表,然而,他们并非冲着奖杯和奖金而去,一代又一代的观众用口碑为他们送上了至高无上的奖杯。由此看去,文艺家在主题创作中需要提升心性修为,能够紧盯山巅并耐住寂寞,不为浮名所累、不被世俗所扰、不为孔方兄所困,破除数字崇拜,唯有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期盼、装着时代嘱托、装着历史责任,方能创作出文艺精品。因为,好的文艺生态不仅会造就一批大作品,而且会造就一批大艺术家。让我们共同期待主题创作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光彩。

薛晋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视听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

2025年4月24日 18:10
浏览量:0